我曾见到不少学生平常说起话来口若悬河,头头是道,而一旦让他拿起笔写文章,则搜肠刮肚,无从下笔,不知道作文应该写什么。即使勉强写出,也是干巴巴的几句话,毫无色彩。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刚开始学写文章时,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作文是干什么的。我记得我上小学时第一堂作文课,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《记一件有意义的事》,然后念一篇范文,再让我们按照仿佛是既定的调子写下去:“今天是清明节,清晨,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,排着整齐的队伍,到烈士陵园……”我们觉得作文离我们很远,离生活很远,也就难以真正打开自己的心灵,写自己的生活,说自己的心里话,写出有个性的文章。我还经常见到一些小学生,一到写作文的时候,老师把题目布置下来,学生就首先忙着找《作文选》,看一看哪一本《作文选》中有类似的文章,找到后就套一套,或者抄一抄,根本没有开动脑筋,挖掘和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感受。
作文是干什么的?叶圣陶和夏尊合著过一本《文心》,这本书中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许多思想和观点,今天看来仍极有价值。整本书是以小说的形式写成的,书中讲到第一堂作文课,老师让学生先停下笔,谈一谈“在怎样的情形之下,我们才提起笔写文章?”学生们畅所欲言,有一位学生说:“有时我们心里欢喜,有时我们心里愁苦,就想提起笔来写几句;写了之后,欢喜好像更欢喜了,愁苦却似乎减淡了。有一回,我看见亲手种的蔷薇开了花,高兴得很,就写一篇《新开的蔷薇》;再到院子里去看花,觉得格外有味。又有一回,我的姊姊害了病,看她翻来复去不舒服,我很难过,就写一篇《姊姊病了》;写完之后,心里仿佛觉得轻松了一点。”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观点,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说,“作文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”,不是“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”,也不是为老师完成一件什么任务,更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圣事业;作文“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”,“作文是生活,而不是生活的点缀”。在生活中,我们心中有要说的话,自然要说出来;同样的道理,心中有了事,有了想法,提起笔写下来,这就是作文。这才是我们对作文应有的态度。从这里入手,启发学生对作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才能使他们的作文有内容可写。
问题看起来简单,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往往认识不到,或者受某种思维定势的束缚,认定学生作文应该写什么,不应该写什么。学生如果在作文中抒发一点个人的小感触,小哀伤,就往往斥之为思想不健康,内容不向上,扼杀了许多富有个性和才情的写作天才。结果,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人一面,千篇一律;甚至小学生说大人的话,到了中学,作文中则充斥着一股“社论腔”、“报告调”。我曾评改过农村初中两个班的作文,题目是《春节见闻》,将近一百名学生,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写春节去姥姥家走亲戚;开始不愿意去,因为姥姥家穷,招待不好。这次不得已去了,却见姥姥家发生了大变化。中午吃饭时,姥姥摆好丰盛的饭菜,说,这几年政策好,农民富了……。主题、材料、结构、甚至语言都如出一辙,仿佛在答一道有标准答案的问答题一样。问及学生为什么不写自己真实的见闻和感受,他们却感到惊异,好像作文本该这样写,不这样写就不是作文!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,更严重的是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,成了一个“空心人”,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悲哀!作文教学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,而现在作文教学中的这种扼杀学生个性、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做法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。
从本质上说,作文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表现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,是一种自内向外的表现。作者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写作的基础,认识的深刻与否,心灵和情感的敏锐和丰富与否决定了文章内容的丰富与深刻程度。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起来?首要的途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,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,看了以后去想,想了以后再说;只要能说,就应该能写。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“写文”就是“写话”。
当然,“言为心声”,语言总是从属于思想和感情的,思想丰富,感觉敏锐,语言自然也就新鲜起来。学生作文之所以缺乏个性,内容不丰富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感受能力不足。许多学生的作文对生活事件的叙述也很完整,对事物的描绘也很形象,但感情贫乏,思想浮浅,没有自己的独特的发现和感受,则不能说是好文章。感受是一种情感过程。观察凭借的是眼睛,感受凭借的是心灵。比如带领学生来到一个风景宜人、山峦险峻的地方,学生看到山势的奇丽,触到流水的冷暖,听到小鸟的鸣唱,嗅到花草的芬芳,尝到山果的甜酸。这些都只是凭借感官观察到的外部信息。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到自己的感情世界之中,捕捉自己的心灵感受。如有学生说,看到山上桃红柳绿,感到自己如同置身于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之中;听到山林中画眉鸟百啭千啼,感到林间的鸟儿叫得更加婉转悦耳,因而向往无拘无束、自由自在的生活。这才是更丰富、更深刻的情感内容。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客观世界都是一样的,但是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却是丰富多采、各不相同的。所以,越是动了自己的真情的,沾染上个人感受的内容,就越是丰富的,也越是独特的、深刻的。因而,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向外看,学会对外部世界的观察;也要引导学生向内转,培养敏锐的感觉,挖掘心灵深处丰富的感情内容,帮助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。
孩子本来应该都是好奇的,易感的,但现在许多孩子面对生活的美却缺乏发现能力和感悟能力;不会激动,不会为美而欢呼或感伤,这也是让人感到悲哀的事情。没有发现的人生是苍白的,没有丰富情感的生活是荒芜的。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的美,感受美,表现美,塑造一个丰富、美好的心灵,这也应该是作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(作者单位:河南省周口师专)